“熱”了一整個夏天的虛擬電廠,在市場“降溫”了。
根據Wind數據,虛擬電廠指數近一個月震蕩下跌,截至9月29日已從7524.94跌至5768.71點,35家概念股近一個月的股價更是幾乎“全軍覆沒”,僅2家股價上漲。
不過,政策的持續加碼,以及企業的積極布局下,虛擬電廠依舊被機構長期看好。
虛擬電廠“降溫”,概念股股價大范圍下跌
極端高溫、供電緊張、限電擔憂……讓虛擬電廠在這個夏天炙手可熱。
從虛擬電廠指數的走勢來看,其在今年4月底處于年內最低點,此后便開啟了大幅沖高行情,由4145.16點上漲至8月下旬的高點7524.94點。
不過,隨著暑熱漸漸褪去,虛擬電廠的市場熱度似乎也進入“降溫”時段,虛擬電廠指數波動下滑,截至9月29日,已跌至5768.71點。
虛擬電廠概念板塊方面,根據Wind數據,截至9月29日的近一個月來,虛擬電廠板塊大幅下跌16.44%,在362個產業主題類概念板塊中跌幅排第18。
圖/Wind
具體到虛擬電廠的35家概念個股,近一個月的股價走勢與此前幾月背道而馳,幾乎“全軍覆沒”,除科華數據上漲16.31%、長城電工上漲9.01%以外,其他33家概念股股價均下跌。
其中,智光電氣以31.28%領跌,其是一家在電氣控制與自動化領域里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電網安全與控制設備、電機控制與節能設備、供用電控制與自動化設備及電力信息化系統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
不久前的9月15日,智光電氣控股子公司廣州智光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惠州的級聯型大容量高壓儲能系統通過驗收并正式投產運行,該項目規模達11.06MW/22.12MWh,是目前廣東省首個用戶側虛擬電廠電化學儲能項目。
北京科銳的股價月跌幅次之,為28.34%,該公司是技術導向型配電設備制造企業,此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復道:公司產品能量管理系統EMS適應大量分布式發電資源聚合的虛擬電廠調度方式和調度策略,滿足虛擬電廠場景下的能量管理要求。
安科瑞、中能電氣、金智科技月跌幅排第三、四、五,跌幅分別為28.02%、24.33%、23.83%。
圖/Wind
上世紀已出道,我國尚處試點示范階段
“虛擬電廠”其實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其出道時間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
1997年,虛擬電廠概念首次被Shimon Awerbuch博士提出,當時受到了歐洲、北美等國外很多國家的關注。
與其名字一樣,“虛擬電廠”并不存在類似傳統電廠的實體形式,但可以供電。
結合業內專家解釋,“虛擬電廠”本質上是通過信息化、技術自動化的手段,把各類分散可調電源和負荷匯聚起來,形成一個虛擬的“電廠”,再進行統一的管理和調度,保障電力供應的同時降低一定的成本,簡單說就是將電網和用戶側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電力供需平衡機制。
據中泰證券研報,虛擬電廠的興起回應了新能源行業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大痛點。
供給側方面,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機量迅速提高,但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各省份裝機量差異較大,這要求電力系統實現分布式能源的聚合;并且新能源具有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若直接規?;⒕W,將對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造成巨大沖擊,這要求電力系統提升其靈活調節能力。而虛擬電廠能夠聚合分布式資源、提升調節能力,從而回應能源供給側結構性變化的需求。
需求側方面,近年來我國全社會用電總量與最高負荷屢創新高,且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占比持續提升,其需求模式的時段性特征進一步拉大了電力需求的峰谷差。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銷量激增,其不均勻的充電時間分布給電網負荷帶來極大負擔。相較于單純增加電源,虛擬電廠能夠更靈活、更經濟地實現削峰填谷,以滿足新形勢下的能源需求。
目前,全球“虛擬電廠”已經發展出歐洲、美國兩種主要模式,歐洲模式以發電資源聚合為主,美國模式則以用電側資源聚合為主。
其中,德國虛擬電廠已實現商業化,其主要業務是優化100kW以上中型可再生能源電廠在日前市場的售電,代表案例有Next-Kraftwerke等 。
美國較早開展需求側管理,需求響應(DR, Demand Response)項目最多、種類最齊全。美國虛擬電廠通過控制電力價格、電力政策的動態變化降低用電負荷,或獲取電力用戶手中的儲能來保證電網系統穩定性。代表案例有Tesla虛擬電廠智能平臺、Autobidder等。
與國外相比,在虛擬電廠領域,中國起步相對較晚。
“中國虛擬電廠總體處于試點示范階段,仍在探索商業模式,更多通過價格補償或政策引導來參與市場。代表案例有國網冀北泛在電力物聯網虛擬電廠示范工程、廣東深圳自動化虛擬電廠等?!敝刑┳C券在研報中表示。
政策支持+企業布局,機構看好行業發展
目前,我國正在加強虛擬電廠政策支持,就今年而言,國家與地方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虛擬電廠發展。
今年3月,《“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發布,指出要推動儲能設施、虛擬電廠、用戶可中斷負荷等靈活性資源參與電力輔助服務。
同時,北京、上海等多地的“十四五”規劃中也都提到發展和建設虛擬電廠。
山東、廣東等省份正加速推動虛擬電廠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目前,國內已建成多個大型虛擬電廠試點項目,分布在河北、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多個省份。
一個月前,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官宣成立,接入分布式儲能、數據中心、充電站、地鐵等類型負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達87萬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電廠的裝機容量。
企業布局上,據Wind數據統計,35家“虛擬電廠”概念股中,不乏千億市值龍頭國電南瑞和陽光電源,還有正泰電器、太陽能、東方日升、科華數據、協鑫集成、許繼電氣、陜鼓動力、易事特等市值排名前列。
此前,國能日新、金智科技、積成電子、恒華科技、恒實科技、科遠智慧、萬勝智能、科匯股份、遠光軟件、朗新科技、浙大網新、國網信通等多家上市公司,紛紛通過公告、互動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向外透露自身有關虛擬電廠領域的技術或布局。
政策的不斷加強以及企業的紛紛“入局”,各大機構們對于虛擬電廠未來的發展表示看好。
其中,中金公司就提出,虛擬電廠有望在2030年觸達千億市場規模,通過測算認為,我國“虛擬電廠”行業有望在2030年觸達1320億元的理論市場空間。
華西證券測算,到2025年,虛擬電廠的投資建設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除了投資建設外,虛擬電廠的運營市場空間則更為龐大。
華西證券認為,虛擬電廠的商業本質是通過解決95%以上峰值負荷的問題創造價值,預計到2025年虛擬電廠的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968億元,2030年將超過4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