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88元!發行價一騎絕塵的萬潤新能,正站在聚光燈下。
圖/上交所
9月21日,正在沖刺科創板IPO的萬潤新能公告網上發行中簽結果,中簽率為0.04198703%。
以萬潤新能299.88元的發行價計算,投資者中一簽需要繳款近15萬,但依然是“一簽難求”。
身處新能源火熱賽道,兩年業績大增,受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大型龍頭青睞……多重因素預示著萬潤新能未來發展向好,受到投資者追捧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01
磷酸鐵鋰產銷兩旺
預計1-9月業績翻幾番
萬潤新能是一家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涵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及前驅體、錳酸鋰正極材料等。
近幾年,萬潤新能的業績飛速增長,并在2021年扭虧為盈。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66億元、6.88億元和22.29億元,同期實現凈利潤-7338.57萬元、-4461.16萬元和3.53億元。其中2021年營收和凈利的增速分別為223.84%和890.36%。
今年上半年,萬潤新能的業績持續快速上行,實現營業收入33.94億元,同比增長386.58%,實現凈利潤4.92億元,同比增長246.29%。
從收入構成來看,磷酸鐵鋰是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2021年,公司磷酸鐵鋰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96億元、6.20億元和21.6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2.67%、91.85%和99.05%,均超過九成。
圖/公司招股書
在此期間,公司主營業務規模持續擴大,產銷兩旺,尤其在2021年,份額最大的磷酸鐵鋰產量、銷量均翻了一倍有余。
招股書數據顯示,萬潤新能2021年磷酸鐵鋰總產量達到了3.97萬噸,相較2020年的1.77萬噸增長了124.29%;同期銷量為4萬噸,同比增長112.77%。
2019-2021年間,公司磷酸鐵鋰的產能利用率整體提升,2021年提高至92.74%,產銷率則在2020年和2021年超負荷,分別達到了106.26%和100.79%。
毛利率方面,萬潤新能的綜合毛利率也從2020年的17.25%大增至2021年31.19%,其中,磷酸鐵鋰毛利率由18.52%增至31.12%。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萬潤新能的綜合毛利率、磷酸鐵鋰毛利率在同行中一騎絕塵。招股書數據顯示,德方納米、湖南裕能、富臨精工、安達科技等知名行業企業2021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8.85%、26.35%、26.91%、24.43%,與萬潤新能相差2~7個百分點。
圖/公司招股書
萬潤新能還結合公司經營狀況、市場需求以及在手訂單等情況,對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進行了預測。
經萬潤新能測算,公司今年1-9月營業收入約為66.8億元至78億元,同比增長483.22%至581.01%;預計凈利潤約為7.4億元至8億元,同比增長304.44%至337.23%。
業績同比翻了幾番,實現飛躍式增長。對此,萬潤新能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系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以及公司產銷規模的擴大,帶動公司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公司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隨著銷量和營業收入的上升而提升?!?/p>
02
手握“寧王”“迪王”等龍頭客戶
總產能大幅擴張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壓力下,新能源產業降本增效與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主線和驅動力。據此,兼具安全以及成本優勢的磷酸鐵鋰得到更多動力電池廠商的關注,隨著寧德時代“CTP”技術及比亞迪“刀片”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突破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憑借著低成本、高循環、安全性能好的優勢,其市場競爭力和滲透率持續得以不斷提升。
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2019年、2020年、2021年磷酸鐵鋰出貨量分別為8.8萬噸、12.4萬噸、47萬噸,分別增長51.72%、40.91%、277%,市場需求呈大幅上升趨勢。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219.7Gwh,同比累計增長163.4%。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產量累計125.4GWh,占總產量57.1%,同比累計增長262.9%。
深耕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十余年,萬潤新能主要技術以自主研發為主,部分前沿技術與科研院校進行合作研發,不斷提高產品的循環穩定性、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增強公司整體競爭力。
截止萬潤新能招股書(注冊稿)簽署日,公司擁有專利67項,其中發明專利48項(含國際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18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
公司系“國家級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湖北省鋰離子電池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鋰電池正極材料關鍵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憑借多重優勢,萬潤新能也收獲了一眾優質客戶。招股書顯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和萬向一二三等知名電池廠商占據萬潤新能前五大客戶席位,公司2021年業績的大幅沖高,也主要在于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大客戶的銷售收入暴漲。
具體而言,寧德時代2021年貢獻銷售收入9.89億元,同比2020年的4.09億元增長了一倍之多,穩居萬潤新能第一大客戶席位;比亞迪2021年的銷售收入增長最多,由2020年的0.6億元暴漲至2021年的8.09億元,漲幅近13倍。寧德時代和比亞迪2021年合計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超八成。
據悉,萬潤新能生產的正極材料用于比亞迪“刀片”電池的生產,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轎車續航里程可達到605km,緩解了終端用戶里程焦慮。
圖/公司招股書
從國內鋰電池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市場份額來看,萬潤新能位居前列。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對中國鋰電池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銷量的統計和分析,2018年,公司市場份額位于行業第二位;2019年、2020年,公司市場份額位于行業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2年、2022年及2023年1月、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預計總產能將分別達到17.50萬噸、19.61萬噸、23.83萬噸,與2021年的產能相比,將再翻一番。
03
磷酸鐵鋰增長空間廣闊
萬潤新能已搭上“順風車”
萬潤新能的規模增量或許遠不止于此,下探到市場下游,磷酸鐵鋰未來增長空間不容小覷。
據悉,磷酸鐵鋰主要應用領域可分為動力電池和非動力電池兩大類。
在動力電池領域,磷酸鐵鋰主要作為各種型號的純電動、插電混動新能源車動力系統正極材料應用,未來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將帶動鋰電池的持續上量,并進一步釋放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等相關產品的需求。
浙商證券預測,2022-2025年全球新能車銷量仍將保持30%以上的復合增速,其中中國的復合增速預計為35%,到2025年新能車銷量將超過1000萬輛。
資料來源:SNE research,高工鋰電,浙商證券研究所
在新能車銷量持續上漲之下,鋰電池的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CIAPS)統計,2020年全球鋰電池年新增裝機達260GWh,其中動力、消費、儲能占比分別為74%、19%、7%。
浙商證券預計,到2025年動力鋰電、消費鋰電以及儲能的全球年新增裝機將分別達到874、94、168GWh,合計新增裝機量有望超過1000GWh。
資料來源:CIAPS,浙商證券研究所
聚焦動力鋰電池,浙商證券稱:全球動力鋰電池市場主要由中日韓企業所壟斷,三個國家的合計裝機量占全球的比例超過90%,其中中國約占據50%。
這也意味著,中國動力鋰電池生產商或將承攬過半的全球市場增量。
而根據各公司公告,我國主要動力電池產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等也將在2021-2025年集中投產:寧德時代2020年率先啟動擴產,2025年規劃產能670GWh以上;比亞迪2021年起加速電池外供,2025年規劃產能600GWh以上;以及國內二線廠商自2021年起開始大幅擴產能,僅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國軒高科三家2025年目標產能合計已超1.4TGWh……
作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供應商的萬潤新能,已經搭上了規模擴張的“順風車”。
在非動力電池領域,磷酸鐵鋰則主要應用在5G基站的儲能、新能源發電端儲能以及輕型動力的鉛酸市場替代等方面。
對于5G基站儲能應用領域,工信部于2020年8月表示,推動磷酸鐵鋰儲能電池在通信基站的使用,對于促進通信行業綠色與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這從官方層面確認了磷酸鐵鋰在5G基站儲能應用領域的主導地位。
2020年,我國5G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根據工信部《2020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5G基站總數已達到71.8萬個。而興業銀行研究披露,預計到2025年,我國5G基站數量將達到816萬個。
圖/公司招股書
以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磷酸鐵鋰電池應用展望》文中一個5G基站單站功耗2700W左右、應急4小時進行估算,2021-2025年,5G基站儲能市場將提供15.5GWh的磷酸鐵鋰電池需求空間,對應的磷酸鐵鋰材料需求約3.6萬噸。
再看新能源發電端儲能領域,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由于新能源裝機容量的不斷提高而引發的消納問題日益凸顯,儲能在其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國最主要的儲能技術手段為抽水儲能,但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在持續增長。
根據高瞻咨訊數據,保守/理想情形下,電化學儲能2021年新增裝機量為2.5/3.4GW,到2025年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35.52/55.88GW。且2025年當年電化學儲能領域將會新增13.0-23.1Gwh的需求空間,對應磷酸鐵鋰材料的需求3.0-5.4萬噸。
圖/公司招股書
此外,由于當前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逼近鉛酸電池,且磷酸鐵鋰電池的單次循環使用成本不到鉛酸電池的三分之一,鉛酸市場替代也將成為大勢所趨。
根據產業信息網,2020年我國鉛酸蓄電池產量227.36GWh,對應超過1300億替代空間。
在龐大的市場紅利面前,瓜分者也不在少數,萬潤新能也在持續擴產增量。
2020年10月起,萬潤新能增大了磷酸鐵鋰產線單個匣缽的裝缽量,同時,子公司湖北虹潤鋰離子電池材料項目在建工程轉固2.89億,新增轉固13條磷酸鐵鋰產線,進而導致公司2021年自產產能較2020年增加1.31萬噸,產能同比提升70.30%。
當前,萬潤新能距離正式登陸科創板僅剩一步之遙,其預計募資12.62億元,主要用于“宏邁高科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材料項目”、“湖北萬潤新能源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中心”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宏邁高科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材料項目”擬投產5萬噸,達產后項目年銷售收入21.57億元,達產年凈利潤1.67億元。
迎著風口,萬潤新能將跑多遠,值得期待。